当前位置

:

企业案例

【专业技术服务业】管理体系认证助力突破瓶颈,持续改进实现破茧成蝶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16

一、企业简介

天津市某检测机构,2011年于滨海高新区注册成立,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多次入围“天津地铁建设工程试验室检测机构名录”,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2年通过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23年营收额约1650万元。

二、企业急需解决的质量管理问题

自2022年参加提升行动以来,在帮扶机构的指导下企业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年中,帮扶机构定期跟踪回访,重点关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协助企业持续改进。2023年初帮扶组经深入调研发现,企业自成立10年来,虽然积极进行市场开拓,但受限于现有办公、检测场地条件,发展逐渐放缓,进入了瓶颈期(见图1)。

 

图1 企业旧址及场地设备照

2023年3月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检测机构在承担检测业务所在地的人员、仪器设备、检测场所、质量保证体系等应当满足开展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要求。明确了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企业在现有场地和设备已经饱和的基础上,亟需建立一套全新的涉及场所、人员、体系等多角度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才能突破现有桎梏,谋求更大的发展。

三、提升行动主要做法

(一)制定改进计划(P-plan)

1、确定目标

帮扶机构与企业联合成立“HT长效发展改进计划”课题组,并依据管理体系认证基本原则制定本次课题组目标:

(1)检测业务自检率三年内由85%提升至100%,本年度目标为90%。

(2)本年度营收增长率≥5%,利润增长率≥5%。

(3)办公、检测场地使用率由100%降至80%以内,满足长效发展需求。

2、分析原因

企业2022年度检测业务营收1561万元、利润267万元,其中自检部分营收1330万元、利润259万元;需转、分包部分营收231万元、利润8万元(见表1)。

表1 2022年营收组成及对应利润率

需转、分包部分占比越大,企业综合利润率下降越明显。但办公、检测场地使用率均达到100%,已无法承接新的检测业务。只能以更高比例转、分包方式来实现利润增长。且已有转、分包业务无法通过扩项方式转为自检业务,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利润率下降。

3、确定方案

通过课题组成员对业务、人员、设备等方面的讨论,制定出“HT改进方案可行性报告”,从人、机、料、法、环、测六大方向逐一分解实施细则,为具体实施做好理论指导(见图2、图3)。

图2 “HT改进方案可行性报告”课件

图3 鱼骨图分析法制定实施细则

(二)改进计划实施(D-do)

1、人员准备

自2023年初以来,课题组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编写了培训教材,并分别组织全体员工、相关员工参加“扩项标准培训”等共计14场次培训活动(见图4),从根本上提升了员工对于标准、政策的理解。

 

图4 企业参与帮扶机构培训现场

2、设备准备

为了更加贴近企业发展,满足日后需要,课题组制定了设备更新计划。由各一线检测科室认真梳理后,结合实际上报采购需求。共购买涉及扩、增项设备35台(套),更换老旧、效率低下设备18台(套),购置设备配件9件(套)(见图5)。

图5 企业新购置设备

3、物料准备

结合设备更新,购置扩、增项标物22种,补充购买已有标物8种,购买检测耗材202件(套)。同时为满足新“57号令”要求,购置影音信息留存设备1套,对各类检测设备进行的实验进行了全过程画面、声音存档。

4、体系准备

由管理者代表牵头,帮扶组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程序”等8份程序性管理文件;健全完善了“人员技术档案”等23份实施记录、表单。通过在人员管理、质量监控、设备量值溯源、期间核查等关键环节的管控,达到体系与检测流程的完美贴合(见图6)。 

图6 完善的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

5、环境准备

经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帮扶组的积极努力,协助企业与地方政府争取优惠政策,最终选取天津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联东U谷-滨海科技港作为企业新办公地点,共计3300平米。并根据办公、检测需求合理布局。每层均按比例预留区域,为今后发展做好储备(见图7)。

 

图7整洁、现代化的新办公、检测环境

6、监视测量准备

倒排工期,制定迁址工作时间线,明确责任人,挂牌督战。新购置设备在调试完毕后,及时进行计量检定。需搬迁设备,按迁址计划提前预约计量检定,力争“迁址-调试-计量-确认-现场审核”无缝衔接(见图8)。

图8 企业迁址工作时间线

(三)改进计划阶段性验收(C-check)

1、地址变更及评审

企业于2023年7月9日进行地址变更。8月初完成迁址CMA评审。仅用短短不到25天时间顺利完成正常情况要2-3个月的全部工作。经后期市场部反馈,客户合作并未受影响,实现了平稳过渡。

2、扩、增项进展

企业于2023年4月及8月两次顺利通过CMA扩项评审,新增33个产品,66个参数,涉及60个标准的检测能力,提升自检率目标已初具成效。

3、办公、检测条件

迁址后办公、检测区域分开,从根本上解决了检测环境独立问题,并预留办公区320m2、检测区600m2

(四)改进与提升(A-act)

目前改进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对体系的执行力不足仍是主要短板问题,还需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跟踪解决。

四、企业质量提升成效

(一)业务自检比例提升明显

企业2023年检测业务预计营收1650万元,自检预计营收1500万元,需转、分包预计营收150万元,自检占比提高5.7%(见表2、图9)。

表2 企业自检业务对比表

 

(二)营收、利润持续高增长

2023年检测业务预计营收1650万元,利润310万元,虽历经扩项、迁址等诸多变化,仍能保持平稳增长,且因自检业务比例增加,利润增长14%(见表3)。


表3 企业营收及利润对比表

(三)彻底改善了办公、检测条件

科学合理、现代化的新场所办公面积约1000平米,检测面积约2260平米。较老场所分别增加40%、120%,使用率分别为78%、73.5%,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检测环境,为检测能力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专家点评

  检测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在此大潮之下不忘初心,坚持科学、公信,无疑是对企业的考验。本案例中企业积极引入管理体系认证的思维方法,追求高标准,持续运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突破舒适圈,最终破茧成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