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聚焦“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目标,积极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推进检验检测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服务保障消费安全,推动消费升级,助力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改革创新,激活行业发展动能
一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检验检测和认证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实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机构获证时间成本,激发检验检测市场活力。黄山市、合肥市联合上海浦东新区、杭州、泰州、嘉兴等地,在全国率先开展CCC认证免办业务跨区域合作,推动长三角CCC认证免办一体化开展,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新需要。
二是攒聚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结合安徽省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实际情况,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建设,引导海螺集团、中交二航局、奇瑞公司、三只松鼠等企业将检验检测技术资源从内部实验室延伸至市场,发展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进一步增强技术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实现集约化发展。截至2022年底,安徽全省认证机构29家,检验检测机构总数1714家,其中国家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80家,基本覆盖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全省检验检测技术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市场决定性作用愈为凸显,现代检验检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支撑新兴产业发展能力更加强劲。
三是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引导培育行业品牌。鼓励省内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拓展检验检测新领域、新项目,加快培育重点机构,打造一批能力强、服务优、信誉好的检验检测和认证品牌。安徽国泰众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等4家机构入选安徽省优秀现代服务业企业;安徽省质检院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等5个检测平台入选第五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安徽省质检院荣获首届合肥市市长质量奖金奖;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荣获皖美品牌示范企业。
二、坚持有为监管,规范治理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组织碳排放核查、食品、建筑材料等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整治,联合生态环境、公安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检验检测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监督抽查的影响力和震慑力。2022年全省共现场检查检验检测机构1408家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检测活动科学公正,检测数据真实有效。
二是强化认证领域监管。严格查处认证机构虚假资质认定行为,对7家认证机构开展现场核查,报请市场监管总局撤销3家机构《认证机构批准书》。聚焦人民群众的关心事、操心事,开展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燃气器具等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查,共检查获证企业378家,确保未经认证产品不进入消费市场,竭力保障民生消费安全底线。
三是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强化部门联合监管,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建立健全机动车检验机构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推进“舒心车检”行动;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安徽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严格弄虚作假行为查处程序,加强查处力度,用真实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守护碧水蓝天。促进行业自我规范,马鞍山市机动车辆检测协会编制发布《机动车检验机构服务规范》《机动车检验机构服务评价规范》2项团体标准,推动行业规范自律,促进良性发展。
三、深挖消费潜能,助力扩大内需战略
一是推进绿色认证,引导绿色消费。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绿色建材、快递包装等绿色产品认证及有机、节能、环保产品认证,提升绿色产品质量,健全绿色产品市场供给体系,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助力有机农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连续举办“世界认可日”“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活动,增强企业绿色理念,引导生态绿色消费,推动实现“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此外,安徽省与沪苏浙联合组建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统筹开展区域内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等认证评价工作,协调推进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助力打造长三角“绿色认证先行区”,更好服务长三角竞逐绿色低碳新赛道。截至目前,全省共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240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261张、绿色食品认证证书4776张。
二是加强品牌认证,建设“食安安徽”。创新开展“食安安徽”品牌认证,健全“食安安徽”品牌培育、认证和示范体系,推动更好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食品产业新格局,全省食品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品牌引领作用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省已公布两批“食安安徽”品牌企业276家,其中生产企业195家、流通企业10家、餐饮服务企业54家、食用农产品生产者17家,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推行服务认证,推动消费扩容。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和健康、教育、体育、养老、商品售后等服务认证,拉升质量高线,推动消费理念转变,引领消费升级和供给创新,推进服务型消费提质扩容,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帮助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截至目前,全省共1774家组织获得2517张服务认证证书。
四是实施“三同”工程,丰富产品供给。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引导9家企业入驻“三同”平台,1家企业加入“三同”联盟。鼓励安徽省外贸企业生产“三同”产品,帮助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商品消费领域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加速内销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实现内外销产品标准统一,优化国内消费市场产品供给,有力助推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让国内消费者充分享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四、助企纾困解难,推动质量整体跃升
一是聚焦质量提升,开展帮扶行动。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组织17家省内外认证机构,深入607家小微企业,从企业战略、质量管理、设备设施、成品检验等方面,为企业精准把脉,帮助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企业法人/质量负责人8000余人次,惠及企业3700余家。淮北、铜陵、池州等市出台质量认证、绿色认证等激励政策,兑现奖补资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好评。截至目前,全省共27985家组织获得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68251张,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8056张。
二是聚焦助企纾困,着力减费让利。落实“六稳六保”,积极引导鼓励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对个体工商户优惠检验检测费用、对餐饮住宿企业减半收取计量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费用、对标沪苏浙降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免收计量强检费用,缓缴一个季度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项措施,大力助企纾困解难。2022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所属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共减免各类检验检测费用1.69亿元,缓缴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政事业性收费3848万元。
下一步,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建设,优化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技术资源布局,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行业监管,严厉打击出具不实或虚假检验检测报告、虚假认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和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守住儿童用品、消防产品等强制性产品出厂关、销售关,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安全消费、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