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组合效应 构筑集成优势
以高效协同促进高水平监管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4-01-16  作者:国家认监委

我省始终坚持将检验检测作为服务质量强国、质量强省建设的关键抓手,在总局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深化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着力做活联动文章,检验检测监管质效不断提升,行业与产业融合更加紧密,构建起各扬所长、合而成势的治理格局。

一、密切跨省合作,推动区域监管一体化

坚持把一体化作为区域监管协作的高级形态,在检验检测领域先行一步,变“邻居”为“队友”,实现双向和多向相互成就。一方面,不断拓宽川渝联动的内涵外延。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抢抓党和国家鼓励成渝地区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的重大机遇,积极开展探索创新。围绕做优机构,实施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证书“一体化”管理,实现新增场所资质互认;联合开展统计分析,统筹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规划,避免同质同构。围绕做强能力,出台川渝地区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评审人员管理办法,统一建立评审人员库,实现互派共用共管;组织两地13个市(县、区)开展机动车、生态环境领域联合技能比武,促进互学互鉴。另一方面,大力推动西南五省(区、市)交流合作。经总局同意,牵头建立首个认可与检验检测省际联席工作机制,组织召开省际联席会,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常态化开展资质认定交叉互审、监督检查专家互派、评审培训资源共享等工作。尤其是,坚持将产业发展趋势作为“风向标”,在移动互联网软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探索共建国家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为锻造后发优势厚植基础支撑。

二、创新纵向协作,打破优质资源供需矛盾

紧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企业需求导向,全力做好资源引流,通过近距离、便利化服务,为提质强企保驾护航。一是成为全国首个CNAS下沉式服务试点省。以“立足四川、服务西南、面向全国”为目标,与CNA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3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和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探索在技术评审方式、“双证”评审员管理、监管机制、联合科研、行风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力争趟出一条认可和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有效融合的新路子。二是发挥国检中心支撑建圈强链的重要作用。瞄准“产业链”发展需求,建成锂电材料、光伏产品等34个国家质检中心,高端检验检测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不断增强。聚焦“创新链”发展需求,发挥国检中心科研属性,破解了一批液化石油气、电线电缆、钒钛等领域卡点问题。三是通过培育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向园区和企业赋能。将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纳入我省1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检验检测认证为“连接器”的产业聚合新模式。强化与成都、绵阳、广元、广安等地战略合作,争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2个,形成了一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秀案例。

三、加强横向协同,提升部门合作的广度深度

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健全协作配合机制,明确跨部门监管责任分工,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担。一是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以生态环境、食品农产品等181家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推动七部门制定联合检查事项清单,强化违法线索共享、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对34家涉嫌出具不实或虚假报告的机构开展立案调查和后处理。二是扎实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与公安厅的协同力度,严厉打击网络售卖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等违法行为,强化行刑衔接、行纪衔接,泸州市龙马潭区查处的机构涉嫌伪造检测报告案被总局收录为典型案例。三是深入推进机动车检验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会同公安厅、生态环境厅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具体违法情形进行界定,推动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对22家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其中,8家机构违法情节严重,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取消资质。

前不久,罗文局长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中部四省、西南五省等6个检验检测区域协同协作机制运行”,为我们出了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多层级、多部门、多主体协同联动,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升级版。同时,我们将把检验检测工作作为推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的重要抓手,一手抓服务,统筹检验检测行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做强技术支撑能力,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检验检测企业,让服务发展的成色更足;一手抓监管,压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优化省级检验检测审批和监督检查平台,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闭环,让传递信任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