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柯良栋副会长、唐军副局长、舒印彪主席,各位与会嘉宾:
大家上午好!值此质量认证促进国际贸易论坛召开之际,国家认监委秘书处整理汇编了《质量认证服务国际贸易便利化优良实践》小册子,与大家分享。
20世纪下半叶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全球平均关税水平大幅下降的同时,以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凸显。来自WTO的数据显示,成员经济体技术贸易措施的年通报量从2002年的1259项增长到2020年的5478项。另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全球80%的贸易和投资受到技术贸易措施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连续7年居全球第二,同时在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居世界前列。近两年约40%中国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境外技术贸易措施的影响,2020年直接损失就达近千亿美金。
中国高度重视贸易质量提升和便利化问题,在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方面,我们从制度顶层设计、政策制订、组织实施等方面,在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在质量治理方面“保安全、拉高线”作用的同时,始终将服务贸易便利化作为工作重点目标加以落实。在我们的小册子中有案例介绍。我们所做的努力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接国际规则,夯实质量认证制度国际互认基础
首先,按照国际标准规则建立起我国的质量认证体系。自1978年我国恢复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地位后,便积极跟踪研究转化质量认证国际标准指南和优良实践,将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制订的现行有效的标准指南等39项全部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作为我国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体系建立与运行的技术基础。加入WTO后,更是遵守承诺,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使建立和运行中的认证体系更加开放包容。其次,参与国际规则体系建设,贡献中国力量,使中国优良实践国际化。经过40年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我国形成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共治”“五位一体”的质量认证监管体系,成为了认证体量最大的经济体。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国际规则制订的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专家在合格评定国际组织中15人次担任管理层职务,116人次担任工作组成员,48人次担任国际同行评审员。我国专家主导制订的《合格评定 服务认证方案指南和示例》成为ISO/CASCO的首例服务认证国际指南。在国际认证体系建设方面,2016年我们实现了零的突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Q LED认证制度由我国主导制订并率先发出认证证书。
二是广泛开展合作,服务贸易便利化初见成效
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建立信任、实现互认方面,我们形成了双多边互促,政府与合格评定机构、企业多层次协同的合作机制。即利用多边舞台,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双边合作实质性落地多边结果,并在多边合作基础上深化和扩展双边合作;政府搭台架桥、合格评定机构具体落实、合格评定机构帮助企业走向目标市场、企业国际项目也将带着合格评定服务走进走出。
可以说,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内外资合格评定机构,其服务能力基本能满足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合格评定服务诉求。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作为国家成员机构积极支持境内合格评定机构加入质量认证合格评定国际体系,特别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四个合格评定互认体系。截止到目前,中国境内有90多家合格评定机构加入了IEC合格评定互认体系,总计颁发有效证书55000多张,惠及中国境内企业2万余家。
在双边领域,我们通过建立合作机制,FTA建设与实施等路径不断拓宽合作渠道,互信与互认成果日渐丰硕。目前我们与包括东盟、欧盟、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瑞士、以色列、沙特、蒙古、朝鲜以及中国香港、澳门、中国台北等国家和经济体建立了固定合作机制,并与3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政府部门、机构签署了124份合作或协议类文件。在政府搭建的合作机制下,相关合格评定机构为中国企业颁发了近40000多张目标市场接受的认证证书。
三是搭建信息平台,打造服务贸易便利化新生态
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促进外贸稳定、便利企业出口,今年年初,认监委进一步针对进出口企业获取国际合格评定政策信息不便利、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等实际困难,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起了由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共同组成的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
平台本着“政府搭台、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积极吸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知名技术机构和行业头部企业入驻,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为全面及时准确的目标市场的合格评定政策信息;平台基于“优化服务、精准施策、问需于企”的工作方针,开设需求调查板块,常态化收集企业需求,并结合WTO贸易政策审议对企业展开问卷调查;平台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顺应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为企业提供更为直观便捷的视频信息资讯。
截止8月底,平台共发布合格评定国际资讯230余篇,发布视频小讲堂21期,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种产品和服务。平台各媒体累计服务企业300多万家次。目前正在着手为境外优质企业和产品“引进来”打造全新的服务窗口。
四是实施“三同工程”,助力贸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贯彻中央国务院部署,大力推进“三同工程”建设与实施,不断扩展“三同”产品范围,从食品扩展到了消费品和一般工业品。“三同”产品是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的高品质产品。实施“三同工程”一是可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要,解决消费外溢问题;二是有助于以高水平外循环带动高质量国内循环,促进企业乃至行业质量提升,推动国内外合格评定标准、程序的有效衔接,疏通内外两个市场的堵点、使内外市场相通、规则相联、产业相融,缩小内外销产品的质量差距、信用差距,在提升我产品质量的同时,将有助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从而降低贸易成本,大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也在组织行业专家和业界代表编制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制度供给、提升服务能力、保障服务质量将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在深化服务贸易方面,我们将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强化顶层设计、有的放矢研发认证体系。围绕技术贸易措施国际发展趋势和热点以及我进出口需要,特别是出口企业的需要研发认证体系和服务项目。如绿色低碳、碳足迹碳核查、碳中合、数字经济、过程追溯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支持鼓励研发合格评定制度,助力绿色转型、数字转型,使认证服务紧跟产业变革的步伐,继而服务到关联的国际贸易。
二、 巩固合作机制,落实合作部署与协议。在多边领域,更加积极地参与合格评定国际互认。鼓励具备条件的机构和人员参与规则制订和体系维护推广,积极扩展新领域;双边领域,深化固定合作机制合作的同时,积极推动FTA项下的合格评定互认合作与扩展升级。持续推动“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合作倡议实施,扎实做好RCEP协定重点项目落实的前期工作。
三、完善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好质量认证服务贸易的作用,需要政府、技术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协同合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将在原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协同工作方案,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以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合格评定机构要善于把握服务机会,与行业组织、企业和项目组织合作互动,建立起更广泛的信任,提升将互认安排实质性落地的能力,实现更有效的结果接受,让企业、项目组织在我们的工作机制和搭建的平台上,在合格评定机构的服务中切实感受到贸易的便利,切实有获得感!
谢谢聆听,期待嘉宾们的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