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公益性组织3000多人参加“浙江制造”认证大讲堂防疫用品认证直播课的基础上,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指导“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组建“浙江省防疫用品出口认证专家组”,自4月22日至24日,分别在嘉兴平湖、湖州、杭州、绍兴、金华、义乌紧锣密鼓举办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出口认证培训对接会。犹如一场场及时雨,各地急需出口认证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在家门口就可得到权威认证专家面对面的答疑指导。
截至4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2557083例,累计死亡179756例。仅4月22日新增病例45779例,死亡6553例。疫情全球蔓延,浙江制造正为全世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物资保障。一端是各国对防疫用品的迫切需求,另一端是企业顺利出口防疫用品的急迫。然而,作为其中重要环节的出口认证,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很多企业不了解国外市场准入要求,不了解认证制度,不了解哪些认证机构具有合法资质,不知道这些信息从哪里获取,这些问题不仅仅让企业走了弯路,而且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4月23日杭州场培训中,美丝黛(杭州)化妆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吐起苦水,表示年初组建起十万级GMP标准的口罩生产线,获得了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生产资质,但在出口认证上栽了跟头,相关机构两次收费18万元,仍未取得CE认证证书。临安一企业表示,防疫品生产线投资1000多万,相关机构承诺交1万元在一周内获取CE认证,结果拿到了假证,产品无法出口。
对此,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整治与服务两手抓,在及时部署开展全省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深入帮扶,精准施策,为企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据介绍,在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以联盟成员资源优势,组织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认证机构,选派防疫用品权威专家,组建“浙江省防疫用品出口认证专家组”。向企业针对性讲解个人防护用品分类,欧盟、美国市场准入途径及要求,中国、欧盟、美国政策变化及产品出口申请所需准备等专业认证内容。
每场培训课后均设置大段时间用于互动答疑。在4月23日的杭州专场培训中,话筒成了200多位企业主的“抢手货”。从不同国家出口认证途径到认证成本,互动环节长达2小时,来自德凯和SGS的专家被团团围住。最后,专家仅剩下十几分钟盒饭时间,即赶往绍兴下一场培训。据统计,6场培训对接会累计参训企业近1000家。不少企业在培训后如释重负,对出口认证有了信心。
“防疫物资涉及生命健康,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一些不合规、不合格、不过关的出口防疫物资在给使用者带来健康安全隐患的同时,企业也会因质量问题收到国际起诉和巨额索赔。”省市场监管局合格评定处处长丁峥嵘指出,作为防疫物资生产大省和认证机构集中省份,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加强防疫用品领域的认证活动专项整治,打好防疫用品质量安全保卫战,更要帮助企业解决认证中的迫切问题,有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为浙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民生就业作出更大的贡献。